京都米其林二星:浜作
時隔四年,三訪浜作,再見森川主廚,他已年過六旬,整個人瘦了一圈,問他為什麼,原來是疫情期間,接受媒體專訪後,許多新客湧入,原本極少接新客的他「擔心別人以為他是騙子」,對外開放一些座位,結果壓力爆增,感覺原來在打NBA,一下變成打高中聯賽,「太累了」。
昨天的板前我依然深受感動,我每次驚呼おいしい的時候,他都笑笑的說,其實只是普通好吃而已。
都說中菜是「油的料理」,而日料是「水的料理」,來到京都感受尤深,浜作更是把「水料理」做到了藝術品的等級,九十七歷史,日本割烹鼻祖的創始店,如果你沒有坐過浜作的板前,很難告訴別人你真的懂「割烹」,森川的爺爺堅持把最新鮮的食材在客人面前現做,這個精神延續至今,現在眾多號稱割烹的店,很多都在後廚完成,主廚只在板前做做樣子,但是這裡,森川先生非常忙非常忙,他用的食材,烹調過程,加什麼料、灑多少鹽、糖,擠的是青柚還是萊姆,全在眼前,清清楚楚。(除了烤魚的時候他會在板前消失幾分鐘)。
森川從不去菜市場,因為老闆都會把季節「最好的食材」送貨上門,供應豆皮的是京都450年歷史的老店,送鯛魚的已經合作超過七十年,他口中總是碎念抱怨,老闆送來的頂級一本鯛,明石海灣一天只有二三尾、山葵是三年生的、京都松茸的尺寸也是最大的,「人家送來了不好意思說不要嘛!但是我不敢看價錢」。
今年京都松茸少,高級品價格漲了二三倍,昨天的松茸多少錢,別問我,我也根本不敢問。
但是當他的松茸土瓶蒸端上來的時候,如夢似幻啊,小小土瓶塞滿新鮮松茸,注入浜作的「名片」一番初汁再蒸製幾分鐘,狼牙鱔細切至皮將斷未斷,拿起來看皮,竟然隱約見到刀痕,還透著光,神乎其技,蓋上一層天價「本葛粉」,看似厚重,川燙後竟輕薄如夏紗,不可思議,魚肉更是軟滑細緻,置於碗中,注入松茸和湯汁,先聞再飲,後食用,松茸香氣盡出,口感微軟帶脆,先吃二口再加幾滴青柚,迷人的香氣幻化如煙霧,那是舖滿了芳草軟墊、雲彩傍身的天堂,僅此一碗,世間再無其他念想。
其次令我愛不釋口的是茶碗蒸,你一定不相信,簡單卻極不簡單,軟滑半熟的蒸蛋(我不知道他是如何辦到的)中間藏了新鮮百合泥和烤星鰻,蒸好後,淋上一杓本葛粉的透明芡汁,再下一小撮山葵、一小片青柚皮,畫龍點睛之效啊!森川硬是把樸實無華的茶碗蒸帶到了另一個層次,食材各俱本味,卻交錯華麗登場。
其他如前菜中的烏賊絲,拌的是用鹽醃漬過的海膽,海味盡出,完全是有深度的醬料呈現。班節蝦,只塗一層蛋液,灑上磨碎的烏魚子,食材和作法都不新奇,但是成就的味道是有層次的鹹鮮味型。這個時節的銀杏、栗子、南瓜、蕪菁、鯛魚都極美,這也是我喜歡秋天造訪京都的原因。
森川先生選的銀杏個頭稍小但是質地黏糯,甘苦俱陳,烤過以後只灑薄鹽就是極品。
煮到軟透的蕪菁,和小米生麩、南瓜生麩,搭配的沾醬是添加了核桃泥的味噌,堅果香低調穩重,也襯出了蕪菁的清甜,丹波栗子也是名物,先蒸壓成泥,沾著細飯粒炸至酥脆,單吃像甜點,沾了味噌搖身一變成為熱前菜。
昨天的魚除了一本釣明石鯛、狼牙鱔之外,登場的還有梭子魚、馬頭魚,前者先炸再浸糖醋汁,搭配的是酸度明亮的小黃瓜絲。後者高溫炙烤三分鐘,肉汁豐富甘甜,現醃的水芹加的是辛辣的蘿蔔泥,非常討喜。
最後的松茸炊飯,料下的足,美味不在話下,他自製的山椒小魚,更是搶盡風頭,據說用的小魚成本每公斤上萬日元,炒製時加的清酒量足,時間自然也拉長不少,這一小杯的小魚珍貴無比啊!
愛京都的人不可能不愛湯頁(豆皮),湯頁海膽簡樸又溫柔,不只豆好水好,還不帶一絲燥氣,那是仙人修煉而成的湯頁。
收尾是淋了柿子泥的水梨,很難想像,但是卻有秋夜的沁涼,小細節的秘密很多,但是森川先生完全在板前展現,毫不藏私。
森川先生根本把割烹變成了一種「藝術形式」,如家雯說的好像是「古典樂」,但是我認為以一種烹調精神/形式創始店的崇高地位來說,浜作的作品其實真的是簡單易懂,非常不容易,就是在細節中保持食物最美好的樣貌,再加上森川先生手上那支具有魔法的天才指揮棒,指點幾下,美味立成。大家約好了,希望浜作一百年的時候可以再次聚在這裏,見識浜作一整個世紀的風華正盛! By 美食家吳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