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己經是一個美食的島嶼。在書店裡, 美食的書籍快要變成最顯著的一塊區域, 電視有很多美食節目 (旅遊節目也都走到哪吃到哪), 各類型的美食網站和個人部落格也都隨時方便你查詢各地的美食資訊。更進一步, 如果你問到台灣的各地旅客, “台灣的食物好吃, 尤其是小吃”, 可能都是他們決定到台灣旅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你留心, 你可能也會發現, 在大部分人的臉書上, 最常分享的”小幸福”照片, 幾乎都是美食。
我們的幸福, 在食物上。但我總覺得, 台灣人對食物的創意和好品味, 應該還有更多更大的商機。
我記得我第一次台中喝到珍珠奶茶, 幾乎是廿年前的事了, 但”Bubble Tea”變成國際性的飲料, 不過是這五年的事。在食物的創意和生意之間, 似有一段很長的距離。
而現在在大陸的任何一二線城市的主要街市上, 都會看到幾家掛著”台灣口味、正宗台灣小吃”的店面, 但如果一走進去, 可能都會發現, 裡面並不是台灣人所經營, 而只是一種宣傳方式。
台灣美食, 對幾乎所有華人來說, 幾乎都是一個很好的Marketing和印象加分, 但是台灣人從中間得到的商機, 卻好像很有限, 除了幾個主要的食品廠, 很早就以”台灣牛肉麵” (其實是外省軍人在台灣創造的口味) 等速食麵口味, 還有台灣比較高標的食品安全印象 (不是現在), 在大陸搶下了市場的灘頭堡。
而其他近年來著名美食品牌的在大陸發光例子, 例如台塑牛小排、85度C等等, 雖然是來自台灣的品牌, 但是強調的反而是企業經營管理面的完美和成功, 而不是美食創意面。他們的”外銷”成功, 也為台灣餐飲美食的出路, 開啟了另一種可能性。
除了珍珠奶茶、牛肉麵, 我們還有太多太多美食上的創意, 隱身在夜市裡、小餐廳裡、甚至是宅配美食的小小廚房工廠裡, 等待市場的驗証, 更重要的是, 等待市場上的伯樂, 或是家族內出色的經營者, 將這些美食上的創意和好品味, 帶上更大的舞台。
也或許, 我們不一定要將每個蚵仔煎、胡椒餅都推上國際舞台, 但是如果因為台灣島內美食品味的越來越高, 我們可能有更多的”美食職人”, 為我們創造出更多的美食名店, 刺激更多的觀光客因為美食來到訪, 創造更大的觀光價值。
(原文刊載於<CoolBiz>雜誌>
by 美少女團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