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法—尼斯 Nice is really a nice place.—1

亞都.巴黎賽麗廳,胖主廚 Chef Herchembert回台客座「法式鄉村經典傳頌宴」的菜單,僅僅只是用看的,也能看到出神,讓記憶回到居遊法國的那段好日子裡遊晃。當時,我從一個法文文盲,一路以吃為目的,每天學會自己所吃的每種食物和字義,離開時,竟也會看法文食譜了!

法國南部是我拜訪這個國家的起點,此處濱臨地中海,一年超過三百天的晴空、氣候溫暖,也因為這獨特的氣候環境,盛產許多色彩鮮豔的蔬果。

陽光,是老天爺送給南法的禮物。而讓人真心愛戀的,是那些藉由新鮮食材就能滿足味蕾的佳餚美味:芒通(Menton)的檸檬柑橘、尼斯(Nice)的海鮮、馬賽(Marseille)的魚湯、普羅旺斯(Provence)的香料和美酒、以及整個地中海沿岸盛產的橄欖香。難怪有人說:如果錯過南法的陽光和美食,等於錯過南法最精華的部份!

而尼斯就是我踏進法國的第一個城市,這城市由希臘人所建,曾被羅馬帝國殖民,在義大利和法國人手中數度轉手統治,因此它的語言和文字介於義語和法語之間,英文名字叫Nice [nɪs]。許多關於法式鄉村料理的家常味道,都是這個城市給我最美好的第一印象。

每個有著歷史的城市一定都有一座老市場,薩雷亞市集(Cours Saleya Marche)就是這樣的一座老市場,可以感受當地人生活化的一面。市集是往海灘的方向走去,早晨有微微的涼風,街上的商店還沒開門,但是已經有麵包店傳出麵包出爐的麥香以及陣陣咖啡香,走在陽光斜射的街道上,我偷笑,真是只有偷懶的人兒才高眠啊!

隨著人朝走,八九不離十,這些人群大約都是當地居民要前往市集買菜的。果然,在看到了鮮花、蔬果攤後,令人期待的薩雷亞市集和舊城區的小旅行就要開始了。

Socca

市集裡有個賣Socca(蘇卡)的小攤一定要去試試,Socca[´so ka]是一種類似pancake的煎餅,全世界都會有的家常點心就是煎餅,但在每個不同的地方,它們的名字不同。南歐這裡盛產一種叫做鷹嘴豆的豆類,將豆泥攪和在麵糊裡,倒入平底鍋煎成薄餅,麵糊餅裡會有濃濃的豆泥香,要吃的時候再淋上橄欖油。熱騰騰的Socca有淡淡的鹹味,薄薄的、又香又脆。標準的吃法是:趁熱,用手指捏著吃。

回台後才發現,這位賣Socca的大姐出現在好多人的尼斯遊記中。她的個人造型讓攤位增色不少,大姐的口音不像法國人,像是北非地區的移民,手指擦著大紅色很喜氣的指甲油,總是帶著一頂帽子,一邊吆喝、一邊捏著蓮花指為客人打包。等待的時間中所有的光環都集中在她身上,遊客們要求合照,她則像個明星似的對著不同的相機擺pose、和遊客擁抱合影。下次去到尼斯的薩雷亞市集(Cours Saleya Marche),請不要忘記找Socca和大姐!

Farcie

市集裡還有許多街邊露天的餐飲店,形形色色的傘棚下,每家都有招牌特色,在來到尼斯之前我就聽說,這裡有個道地的傳統食物叫Farcie [far ´sɪ],這個字在法文中的意思是:「塞有肉餡的」。任何蔬果中間有包肉餡的料理都可稱為Farcie。我拿著手中準備好要吃的食物單字,在薩雷亞市集兩旁的路邊小館對著門口的菜單比對著,許多小館中都能找到這道菜。

我吃到的Farcie是用「豬絞肉+沙丁魚+香料+洋蔥mix之後,打成肉泥狀」,再將蕃茄、茄子等可以挖空的蔬果中填滿肉泥,淋上橄欖油去烤熟,簡單不複雜的食材和料理方式,吃的到食物的原味和鮮甜,也聞的到經過熱烤後的肉香。一個個Farcie沿著盤子邊緣擺滿一圈,中間有一小搓洋蔥做裝飾擺盤,這洋蔥是浸漬過紅酒醋的,酸甜的口感搭配著食用,中和了肉類的油膩感。餐館的侍者教我,吃的時候可直接咬著吃,也可將肉泥塗在棍子麵包上當抹醬吃。

坐在露天座上,讓初春的陽光陪伴用餐,腦袋裡什麼都不多想。人生啊,能有過幾段這樣的生活,也沒什麼好多貪求的了!

Sardine

尼斯盛產沙丁魚罐頭,牠吃起來沒有鯷魚那麼鹹,價格也比鯷魚親民多了,小小的魚乾,整條嚼在嘴裡連魚骨頭都有香味。口味很多元,有檸檬口味的、蕃茄口味、還有奶油口味和cheese口味的。吃的時候可在沙拉上舖上幾條點綴視覺、點綴口感﹔而我喜歡牠打成泥狀當抹醬,烤熱的麵包會將抹醬的香味襯托的更明顯,或是在濃湯裡加一些也是打成泥狀的沙丁魚醬,會有一種魚鮮味在濃湯裡瀰漫。薩雷亞市集中便有一家沙丁魚罐頭的專賣店,La belle-iloise成立於1932,是一間將近百年的老店,店舖中當然也可試吃到各種口味的沙丁魚以及食譜索取。吃完後還能忍住不買的,就一定不是外來客了。

La belle-iloise的官方網站:http://www.labelleiloise.fr/fr/

延著市集,往小巷中繼續穿梭前進,就會來到舊城區(Vieux Nice/Old Nice),整個尼斯城裡都迷漫著濃濃的巴洛克風格。所謂的巴洛克建築(Baroque),指的是文藝復興後期的建築,外牆華麗、誇張的精緻雕飾,是富人權貴們為了炫耀財富和權勢的一種建築造型。但當時的法王並不喜歡這樣的風格,因此法國本土並不常見到這種造形,而當時的尼斯在義大利和法國人手中數度轉手統治,也因為這樣的歷史背景而得以保留了這樣的建築造型直到現在。

這座教堂Chapelle de la Miséricorde是薩雷亞市集裡有名的地標,華麗的雕飾總吸引遊客們的相機停下腳步捕捉它每個不同角度的面貌,看得出哪一扇窗是真的,哪一扇窗又是畫的嗎?當地的一位居民告訴我,即便沒有真正的窗戶結構,在外觀也必須極盡矯飾,因為「對神來說,沒有什麼是過於美麗的」,這是當時這種風氣極盛的一種寫照。

這張相片,就可以分辨出哪一扇窗是畫的或是真的了吧。
這張相片,就可以分辨出哪一扇窗是畫的或是真的了吧。

一排華麗的巴洛克建築,配上一排橘子樹當行道樹的街景,是除了好好享用美食之外,也要好好欣賞的沿途風景啊!


(旁白:這樣的景致之於尼斯,便如同台灣大樓民宅的外觀般隨處可見。)

by Melody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