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級主廚江振誠的新加坡和台灣的餐廳裡,有一道共通的食材,你知道是什麼嗎?
它是台灣的嫩玉米筍。
我還記得,在新加坡的餐廳裡,那位捷克籍的外場經理Stephen曾用英文問我:Do you have idea what this is?當我輕鬆地答出來之後,他笑笑說:啊,你是來自台灣的吧!
而在台灣的RAW , 這道玉米筍換了個做法,用牛皮紙和棉線綑成一個小包裹,得小費力地打開它,才能嘗到玉米筍的鮮美。找了個機會,問江振誠「為什麼要這樣做?」他說,這個食材不用調味就很美味,像是大自然給我們的禮物,也是給台灣的禮物…
台灣,是一個滿布著美食的島嶼,至少我們自己這樣認為…但是,有點可惜的是,世界上大部分人對台灣美食的印象,就是夜市、路邊攤、小吃,和一些搜奇類的食物(這要感謝CNN嗎?)。
生活在台灣的我們都知道,台灣的美食有其物産和文化上的淵源,在這個人口不多的島上,滙集了中國大陸各個省份的移民,還有曾被日本殖民的歷史淵源,再加上原住民和現在更多的新住民,點點滴滴豐富了我們的美食經驗,或是簡單一點說,我們每天的餐盤。
愛飯團一直在做的事, 是讓更多人從餐盤來欣賞台灣的美食文化,也試著從全球觀點去推廣精緻美食(fine dining)的概念,並從這個角度,讓世界重新認識台灣的美食。
去(2014)年,在愛飯團的邀請下,日本首席美食家山本益博帶著頂級美食團來台享用美食,他們在山海樓愛上台灣的炒米粉,在北平都一處戀著徐老爹的蔥油餅,在彭園為彭長貴老廚師的創意湘菜富貴雙方驚艷。在很多基本教義派的眼中,這些或許稱不上是「台灣菜」,但不可否認的,它們都是我們熟悉而自豪的「台灣的味道」。
現在,有更多小農在田裡揮汗,種出讓世界級主廚稱讚的農産品,也有更多的主廚在廚房和筆記本上試著發想出更多的佳餚。我認為,「台灣的味道」不是只限於古早傳統味,而是生活在這裡的我們, 對這片土地最美好的想像和期望。
而這也是愛飯團會一直努力的目標。
邀請大家一起,愛惜台灣的在地食材,愛惜台灣從日常飲食作起…
「大家揪團來愛惜」活動:http://ppt.cc/M-3J
看見台灣基金會Facebook:http://ppt.cc/tbNn
by 美少女團長【老滋味.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