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冬天我一直很想吃餃子,但始終受限於很多因素,怪的是有時人已經站在餃子店門口,但是直覺不想進去,不知道在龜毛什麼。
過年前某個雨天,下班後去松隆路買肉乾,出來看到一間餃子店,桌椅雖放在騎樓下,但地上不見免洗筷的塑膠袋亂飛(因為他們用塑膠筷),也沒有什麼油膩污漬,好簡單的幾樣東西,水餃、魚丸湯、酸辣湯等,寫在塑膠板上。
乾乾淨淨,就是這餃子店唯一的裝潢。
雖然當時只有三四個客人,但我馬上直覺,這家餃子,肯定好吃。
坐下來,點了五個韭黃豬肉和五個韭菜豬肉餃子,加上酸辣湯,櫃檯桌上等下鍋的單不少,從我坐下到吃完,桌子從三四個人到九成滿,內用外帶都有,還有很多是來買冷凍水餃的。
醬料區的桌上,店家提供了清醬油、白醋、蒜泥、麻油、辣椒油等蘸料,猜想是老闆貼心,體貼客人的不同喜好。
等餃子的那幾分鐘,想起很多事情。
我們家算是愛吃餃子麵食的南方人,小時候在家,中午一定吃麵,老媽包餃子算是大事,我只要看她買菜回來有一疊餃子皮,心裡就樂了,耶,要吃水餃了。
吃水餃一定是晚上,睡完午覺老媽就開始忙著拌餡兒,清一色都是豬肉,配白菜的、韭菜的、瓠瓜的都有嘗試過,晚上白白胖胖的餃子上桌,醬油白醋麻油大蒜末是我們家的標準沾醬,吃完餃子喝碗水餃湯,隔天早上的早餐,就是老媽用前晚沒吃完的餃子做的煎餃,萬一包多了,中午便當也是水餃。
我當然也有學著包,但不知道怎麼,老媽包的餃子各個亭亭玉立(成語是這樣用的嗎?),摺子分明、站得很美,我不管怎麼學,餃子總是一副吃飽躺地上的無賴樣兒,下了鍋那才叫氣人,每次皮破餡跑的總是我包的那幾個,明擺著不給面子。
考大學那一年,大概因為壓力和飲食口味幾乎變成只吃青菜水果,我一下子體重消風整整十公斤,這等減肥成績當然拿出去驕其親朋,某位長輩聽說了之後,呆了半晌喃喃一句:十公斤的肉,那可以包多少個餃子啊?
畢業幾年我搬出家裡,有段找工作的時間,當時為了省錢,每天兩頓飯,都是五個周胖子水餃,並不覺得日子辛苦,只是捱著找工作的日子不知何時到頭,悶著惶惶不可終日,根本無心吃什麼,像是當兵的人數饅頭過日子。
經濟獨立後我樂於找尋各種味蕾上的新鮮和刺激,美食的世界何其繁複精彩,義大利人唱歌劇不賴,說到食物做做披薩和肉醬麵還行,不過論餃子還是請他們回家洗洗睡了。大江南北的各色餃子餡,我陸續還聽說過薺菜水餃、茴香水餃、南瓜水餃、黃魚水餃、芹菜水餃,還有我很喜歡的香菜(芫荽),據說包水餃也是好吃。
大胖同學家裡是北方人,我和他吃飯從來沒吃過餃子,因為他媽媽包的三鮮水餃光聽就知道無人能敵,三鮮包括了草蝦、海參、黃魚,先不說北方人一定是自己和麵擀皮的堅持,光這令人讚嘆的豪華內裝,誠然是餃子界的旗艦級配備,所以每次約吃飯,他只要說“不行,今天晚上李媽媽包水餃。“我向來二話不說,改期再敘。
回題,我點的餃子端上桌來,個頭小巧(店家早寫在招牌上了XD),但是入口完全印證了我的直覺:真好吃!
光是手工餃子皮的厚薄層次感就絕對加分,餡兒則是簡單清爽,韭黃和韭菜各有其溫潤獨特的香氣,尤其是韭菜鮮嫩,絲毫沒有嗆人的衝氣,印象裡只有秦家餅舖的韭菜盒子有這樣的功力。吃了幾個水餃,突然覺得這比滿桌大魚大肉,更像一頓屬於自己的年夜飯,也許人的味覺也有想家的時刻,大千世界再怎麼好菜好酒,終究無法取代家常味的暖心體貼。
水餃可圈可點,端上桌來的酸辣湯更令我激賞,酸辣湯裡蛋花、筍絲、黑木耳絲、嫩豆腐該有的都有,一股熱辣酸香下肚,真的眼眶泛淚。酸辣湯,要的不過就是酸辣到位!這湯一掃過去幾十年被不酸不辣的敷衍貨色欺騙感情的窩囊心情,完全不用再加胡椒粉或者白醋,端上桌來已經說明了何謂美食的精準,什麼叫做一步到位,這麼好的酸辣湯才三十塊,媽呀,就算加價我也甘願。
從那次到現在,餃子店我已經去了不下十次,每次去都是很多客人,幸好餃子本身是個快點快吃快走人的爽快個性,稍微小等也不礙事兒。人來人往,芸芸眾生肚腸飽暖的基本需求,倘若可以遇上這樣用心的家常滋味,我真心相信,快樂本就是件這麼簡單的事情。
餐廳資訊:
巧之味水餃 (週日休息)
台北市信義區松隆路42號 (全聯社旁)
電話:02-2768-5865
by 台北呷尚飽【有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