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味道

上海美食-假書封 一個城市,有一個城市的味道,我在這裡指的味道,並不是城市的建築和天際線,而是想起這個城市時,舌間和味覺之間連結的味道。
上海,有我想念的味道。

2008年,我因為工作移居了上海一年,滿腔熱血的創了一本定位為二線城市女性雜誌的《优家》畫報,認識了一群媒体和精英界的菁英,當然也吃了一些好餐廳,其中包括最火紅的本幫菜如老吉士、圓苑;最時髦的西班菜El Willy等等等等,但最有趣的,是我的同事們幫我帶回來的工作午餐。
「總編,你吃過老鴨粉絲嗎?」
冬天,一碗加了腸子又熱辣的老鴨粉絲,我一點也不想念台灣的魯肉飯。
「要不要試試,這附近最好吃的排骨年糕」
一塊上海式的軟炸排骨,配的不是飯,而是煎得又軟又脆的楕圓型白寧波年糕,再淋上點醬汁…….好吃得讓我一直想駡:為什麼台灣沒有賣這東西?!
同事們看我愛吃,每次都吃得津津有味,也開始帶家裡的東西來獻寶,上海爸爸做的炸春卷(一咬下去,裡面有韮黃肉絲的湯汁流出來);東北媽媽的西紅柿水餃(原來蕃茄炒蛋還可以包水餃,真好吃);天津同事家裡的肉包子(比起他媽媽親手剁饀的帶湯肉包子,狗不理包子真的沒有人要吃)。

小吃和同事家裡的味道,好像重新打開了我對探尋更多味道的好奇。所以,也開始一有空就呼朋引伴找飯有去吃不同的味道:東北的玉米餑餑配上燒驢肉,上桌的時候,還有東北口音的服務生會在驢肉上插蠟燭邊唱歌上菜;四川的九宮格麻辣鍋,不辣不辣,但會麻得我想到我上次在牙醫那裡被打麻藥的經驗;甚至是我自認為是"家鄉菜"的湖南味,一道酸豆角炒小雞胗卻是我從來沒吃過的味道,每次點都要多吞一碗又硬又香的缽缽飯。

上海是我的他鄉,也是這些廚師和餐廳經營者的他鄉,但是,在這些在他鄉用心複製的味道裡,我們都好像找到了在上海這個地方足以安身立命的安心感。

上海的味道,其實是許許多多異鄉遊子共同組成的,想念家的味道。

謝謝Peggy願意用二年多的時間,和愛飯團一起(很多文章都同步在愛飯團的網站和FB粉絲團上刊登),一步一步的找到這些上海的真滋味。我知道,對很多台灣讀者來說,好像對上海餐廳的印象還停留在只有老吉士和新天地,甚至我們之前辦上海美食團時,還有人質疑「上海有好餐廳嗎?」但這幾年上海餐廳的演化和進化的程度早超過我們的想像,除了中國各地的菜系百花齊放,西式菜色和講究健康養生的各類餐飲也儼然成風。

現在的上海味道,比起我記憶裡的更豐富,也更多滋味……我需要的只是這樣一本書,這樣一位貼心的老饕朋友,引領我,重新品味這現代的東方明珠。

 《上海美食80選》新書推薦序
美少女團長 許心怡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