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十八座狗仔粉

13307194_10153789488352572_7494233177206814758_n

除了三星、二星、一星級米其林推薦餐廳外,2016 年米其林評鑑的港澳版本首度將『街頭小吃』也納入米其林評鑑中。除了奢華的高端餐廳外,此次的米其林評鑑也更貼近香港的庶民生活,美味不必然與昂貴畫上等號,少許的港幣銅板價,即可享受2016 年米其林評鑑的港澳版本推薦的香港庶民美食。

13327436_10153789488347572_823881962504094716_n

狗仔粉這幾年又開始在香港重新流行了起來,這次2016 年米其林評鑑的港澳版本將『狗仔粉』納入評鑑中,引起一陣譁然。因為狗仔粉的起源與貧窮脫離不了關係,如何能登上米其林殿堂? 至於究竟是誰發明了狗仔粉,已不可考。

狗仔粉普遍被視為是香港低下階層的食品,狗仔粉出現的背景與1950-1960 年間香港所經歷的經濟困境有關。有一說是二次世界大戰後初期的香港仍是一個發展中地區,大部分居民的收入都處於低下水平,貧苦階層便以熱水混合再來米粉,搓成條狀,再煮滾後進食。

另一種說法認為狗仔粉是「救濟粉」而來,是抗日戰爭的時候,香港出現物資短缺,人們沒什麼東西可吃,故有救濟機構就把這些再來米粉派發給民眾。類似台灣老一輩常說的『中美合作,淨重20公斤』的麵粉救濟袋。

13331097_10153789488417572_8477966211554398662_n

狗仔粉的麵條約有半隻小指頭粗,由於粉條尖頭尖尾,像短尾狗的尾巴,故稱為「狗仔粉」。麵條製作完成後,先放入熱水煮滾撈起,再放入另一鍋已煮好的麵湯再次煮滾。麵湯的主要材料包括洋葱、蝦米、冬菇及豬油渣,然後加上葱花、菜脯等一同享用。在1970年代以後,香港的經濟迅速成長,向狗仔粉這樣貧窮而起的街頭小吃也逐漸沒落了,越來越少見了。

也許是因為葱、蝦米、冬菇、豬油渣與菜脯這樣的組合,我在吃的時候覺得很有親切感,很台灣味. 麵條口感有點像煮得略糊的麵疙瘩,至於特別要注意的是桌上讓自行添加的辣菜脯非常非常非常的辣,小小一匙就足以讓人噴火,明明麻辣鍋我也是可以吃到中辣的!!!!! 小小的店家除了米其林給的獎牌外,也貼滿了明星光顧的照片,一碗狗仔粉,一碗香港人的兒時記憶。

備註:『十八座狗仔粉』目前在香港有5個分店,均為24小時營業。

by Eileen【行動派美食秘密客】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