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站前的拉麵西軍

01
生意興隆是生意興隆,但「本家第一旭たかばし」至少到目前為止僅此一家。

1938年,來自中國浙江的徐永俤在京都車站旁邊擺攤賣起熱湯麵,因為生意興隆,到了1945年終於能把麵攤變成麵店,「新福菜館」因此被視為「京都拉麵」的起源。

「京都拉麵?」心中不禁泛起了問號。

如果是說到「博多拉麵」,馬上可以想到「一蘭」和「一風堂」乳白色的豚骨湯頭。「札幌拉麵」則是以味噌湯為底、配料一定有玉米。然而,京都拉麵?「有這種東西嗎?」

02
特製拉麵(850日元)與迷你拉麵(550日元)的差異。
03
自製麵條原料僅使用麵粉、少量的鹽與鹼水製成,無化學添加。

有耶,而且還有明確的定義:一、麵條需使用相較之下偏細的直麵;二、配料需添加在地名物「九条蔥」。至於湯頭部份則可區分為三大系統:加入豬背脂肪、油膩濃厚的「背脂醬油系」;以雞為原料卻濃到化不開的「特濃雞湯系」;和顏色最深、實則口味最清爽的「醬油清湯系」。

位於塩小路高倉「新福菜館」與鄰居「本家第一旭」均屬於後者。前文提過,如果兩家店只能選一家的話,最初的願望其實是「本家第一旭」,但決定的理由很瞎啦,純粹只是根據「食べログ」的排名而已。

「食べログ」是日本最具規模的餐廳社群的這件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了。除了餐廳種類、地址、交通方式之類的基本訊息,主要是會有許多前人的經驗分享,有無人氣、好不好吃?還可以直接以排行榜形式條列,實在殘忍!

喔不,是實在一目了然啦,因此成為我早期搜尋餐廳的重要工具。用餐前查詢,「新福菜館」與「本家第一旭」在食べログ的評價大約相差小數點後兩位的…0.01吧(最近是0.04),「本家第一旭」領先一小小小點,於是被我列入優先待訪名單。誰曉得命運弄人啊,後來我竟然是先拜訪了「新福菜館」。

除了同屬於「醬油清湯系」,兩家店共同的好處是營業時間特長而且超早!「本家第一旭」甚至一路從清晨5點營業至半夜2點,早餐、宵夜兩相宜。我自己是把兩家店都歸類於早餐店。

04
餃子(一人份6個)250円。一般如果在菜單上看到「餃子」,指的一定是煎餃。「餃子」對於日本人來說是配菜不是主食,所以通常皮薄個頭小,只點餃子吃不飽。

午晚餐用餐時間必須排隊候位是很平常的事,不過早餐時段的客人較少,我兩次都是進店就能入座。多元口味是新時代的連鎖拉麵店才看得到的東西,營業超過半世紀的老店只有叉燒拉麵。

旅伴選了特製拉麵(850日元),我吃迷你拉麵(550日元),是的差別只是尺寸而已。因為已經在隔壁嚐過美味炒飯,喔不,是「燒飯」,這回小菜選了煎餃(250日元)──在關西地區用餐,碳水化合物配碳水化合物是一定要的!不過偷看鄰桌日本人都是更技高一籌地拉麵配白飯呢,我們暫時還做不到這程度。

06
「本家第一旭 たかばし本店」從開店以來便一直維持著「学割」的傳統,高中生以下,拉麵優惠50日元。雖然折扣不多,但想想別家店還沒有哩!

拉麵上桌旋即傳來香味,「本家第一旭」使用油脂較少的老母豬骨熬製湯底,調味醬油也只是少量添加,所以湯底呈淡褐色,表面漂浮著金黃色油脂,調味適中,口味不至於太鹹也不算油膩。配菜有蔥花與豆芽。

我點的迷你拉麵,叉燒只有薄切的兩大片,一片帶油花一片沒有。叉燒口感很像台灣麵店常備的白切肉片,當然事先滷過才算是叉燒,不過鹹味略低於湯底,所以就算沾著湯汁拌在麵中一同入口,也不至於鹹上加鹹等於有夠鹹。配菜的煎餃皮薄有肉汁、也有肉味,但就是個頭小了點,三兩下便吃完了。

05
偷看隔壁桌的日本人吃麵一定都要配白飯,「但為什麼碳水化合物吃那麼多也不會胖呢?」

「京都たかばし本家第一旭」創業於1953年,創業之初曾以「旭食堂」為名,1956年才正式專營拉麵。如今不少地方都能看到「第一旭」的招牌,但實際僅此一家、別無分號。請別走錯。

 

「本家第一旭  たかばし本店」
營業時間:05:00~隔日02:00
電  話:050-5570-0973(預約專線)
定  休:週四
交通方式:京都車站徒步五分
網  站:http://www.honke-daiichiasahi.com/

 by 小馨眼【京都,多謝款待】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