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旺斯—在酒莊學料理

在前幾篇《 普羅旺斯—我的家 》 文中有介紹,「Abbaye Saint Hilaire」是我在普羅旺斯的家,是個擁有三百年歷史的酒莊,在酒莊生活的日子裡除了和當地人一樣過著尋常的鄉間百姓生活外,當時酒莊也提供了家庭料理教學的課程。 許多朋友在團體聚會時若是有舉辦Potluck party (每人帶一道美食參加聚會的筵席),那麼有兩道我在酒莊學會的家庭料理,是非常容易準備,又失敗率極低的品項,分別是一道鹹點和一道甜點,很適合在這種聚會場合中和朋友們一起共享!

繼續閱讀 普羅旺斯—在酒莊學料理

姥爺的臘肉

幾十年前,1949那一年,姥爺、姥姥(外公、外婆)來到台灣,兵荒馬亂的逃難過程中,沒什麼能帶來,也沒什麼能留下。唯一在幾十年後突然被視為珍寶的,是愈來愈少人傳承的「外省菜」。從小喝台灣水、吃台灣米長大的我,漸漸的也在過了一個年紀的檻兒後,想向些外省長輩們偷些味道的配方留下來。

臘肉的滋味,算是姥爺的代表作,是他們那一群爺字輩的朋友中出了名的好味道。聽舅媽和媽媽說,當年姥爺留下的配方是這麼寫的:「八角10元、桂枝6元…」,這手札也衍生出另一個故事,許多年下來,隨著物價不斷的上漲和調整,靠著價格去抓配方,味道也是失了準的,幸好晚輩們吃過的多,靠著幾年來的加減調整,總算也捉回大家記憶中的味道。 繼續閱讀 姥爺的臘肉

普羅旺斯—市集裡的食物和生活

在普羅旺斯,不論哪個大城或小鄉,市集中一定會有乳酪攤、橄欖攤、賣香料的、乾腸的、甚至連新鮮的海鮮攤位都很常見。

法國乳酪種類之多,甚至有「一村一乳酪的說法」。站在乳酪攤位面前,面對這個乳酪王國多達百種口味的變化,先是無從選擇的不知所措,在一口又一口的品嘗後,出現的便是不知如何只選一二的無奈。

站在橄欖攤位前,對於各式各樣的醃漬橄欖,有綠的、有黑的,有原味的、還有填餡夾心的,只需嚐完兩口,你就會想回家趕緊多將此地停留的天數延長,以便有足夠的時間能在當地嘗盡各種不同口味的橄欖變化。

繼續閱讀 普羅旺斯—市集裡的食物和生活

普羅旺斯—逛市集,是不想戒掉的癮

普羅旺斯,除了陽光,還有市集,讓人愛它愛的死心踏地!

在市集裡問好的招呼聲不絕於耳,一聲聲友善的「蹦啾」,一個個讓人回禮到頭暈的微笑點頭,讓你應對不暇但心情卻絕對愉快;
你可以和小販們聊食物,聊天氣,聊他的狗、你的貓;
可以開心的試吃,一口還沒嚼完,他們便迫不急待的遞上第二口恭請你品嘗;
一攤還沒吃完,隔壁老闆就用期待並歡迎的眼神,迎接你在他的攤位前賞光。

市集裡的小販們不怕你不買,就怕你錯過普羅旺斯的菁華,他們會不厭其煩的讓你知道燉菜怎麼做,告訴你海鮮和橄欖油是從那裡來,總是要確定你懂得了這塊土地上的好,才放心讓你的嘴稍做休息或離開!

繼續閱讀 普羅旺斯—逛市集,是不想戒掉的癮

普羅旺斯—馬賽魚湯,飛了半個地球來嚐它

喝一碗正統的馬賽魚湯,這個心願是在Casis這個靠近馬賽附近的一個小漁村所圓的。

原本,馬賽魚湯是沿海補魚的漁民家中,將當天沒有賣完的各種魚類做成的雜魚湯。演變至今日,成了大部份外來客千里迢迢指名要來親嚐的法式知名料理之一。

繼續閱讀 普羅旺斯—馬賽魚湯,飛了半個地球來嚐它

普羅旺斯──我的家

出發之前,普羅旺斯對我是個傳說,一種想像。
返航之後,她是我日暮常盼,想要回去的地方。

許多年前,當大部份的人們對法國南部鄉下這個地方還很陌生時,英國廣告人彼得梅爾(Peter Mayle)的「山居歲月」(A year in Provence)一書,記錄了他離開城市來到這裡鄉居一年的生活點滴,從此大家被這裡動人的人情以及閒逸的生活步調給吸引,普羅旺斯的緩慢和美麗從此便在世人心中成為一個令人嚮往的地方。


(春天的蘋果花與葡萄藤) 繼續閱讀 普羅旺斯──我的家

找茶500天,終於找到好茶源

小時候,喜歡喝紅茶,因為深深迷戀紅茶香。

長大後,很多事情和小時候看的想的都不一樣了,就連終身職志這樣的事,也像孫悟空的筋斗雲一樣,一翻就翻了十萬八千里。從寬敞舒適的辦公室到熱呼呼的廚房間,從敲敲鍵盤簽簽文件的一天,到鄰里鄉野尋找食材的跨界。轉業開始做起一門小生意後,沒有變的還是愛紅茶。

找茶是因為自己愛,也是因為想將最好配最愛,如果可以為客人找一款好茶搭配鳳梨酥,那麼做為食物的媒人這樣一件事,也是令人歡喜和期待的。 繼續閱讀 找茶500天,終於找到好茶源

法式鹹派 好吃好玩又好做

鹹派的法文是這麼唸的Quiche [ kiʃ ]。

最早是由東北方洛林區的鄉村所流傳出來的,鄉村媽媽們將前一天餐桌上殘留的菜餚做個變化,放入派皮中,注入雞蛋和鮮奶油混合的汁液,烤焙後便搖身一變成為一道小鹹點。鄉下地方雖沒有什麼精緻美食,但是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不論古今,不論中西,總是時常用心思變化食物,讓家人吃的美味可口健康。 繼續閱讀 法式鹹派 好吃好玩又好做